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的高质量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以北师版《厘米的认识》一课为例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 毕运
摘 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追求,一种教学理念,一种课堂形态。构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抓手。挖掘教学内容蕴含的基本思想、找准任教学生学习的思维起点、明确教学设计内在的逻辑联系、把握教学组织实施的多样形式是构建高质量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深度学习 高质量 课堂教学
高质量教育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是一种体现教育前瞻性功能的教育。要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创造的能力、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打下基础,教育就必须要高质量,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高质量的教育期盼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要关注教学效益、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关注可测性和量化。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主张教师从“教”的意识向“教”“学”意识并重转化,“教”的意识聚焦教师、教材、教法,关注教师如何利用教材完成教学任务;“学”的意识聚焦学生、学科、学法,关注学生如何借助学科实现深度学习。笔者在教学北师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厘米的认识”一课时做了如下尝试,力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
一、深入挖掘教学内容蕴含的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两个方面,是显性和隐性的统一体。教材的编写不仅关注显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重要的数学概念、数学法则与公式等结论,也十分关注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关注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综合、猜测、推理、验证等心智活动过程,关注隐性的数学思想方法。
“厘米的认识”一课是北师版二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用尺测量长度和画整厘米长的线段,涉及数数、比较、估测、空间观念形成和实践操作技能,能为后续学习其他度量知识打下基础和积累活动经验。史宁中、鲍建生等教授的研究认为度量是一种数学基本思想,具有知识的兼容性与整合性,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没有度量就没有数学,度量是人们认识数学,进而认识现实世界的基本工具和表达语言。”对于这一观点,笔者深感认同。度量是指用一个带单位的数值来描述可测量物体或现象的某一个属性,从而形成某个具有特殊含义的“量”,如长度、面积、体积、货币、质量、时间等。学生对某个单位表示的量与某个物体的物理属性相吻合的感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是一种悟的感觉,更是一种抽象的能力。要度量就必须确定度量单位,而所谓的度量就是:计算所要度量的图形包含多少个度量单位。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实施时都应把握这一数学本质和数学思想。
二、力求找准任教学生学习的思维起点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地交给学生知识,也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说明要学什么,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当作一种现象、问题去研究,经历观察、思考、讨论、分享、实践等过程后构建知识,而后发现自己学会了什么。只有找准了学生学习的起点,才能明确教学该从哪里开始,又该走向何处。
学习“厘米的认识”一课前,学生对于长度概念已经有了一些直观认识,能用“长、短、一样长、长一些、短得多”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本课开始,学生要学习用定量的方法来描述物体的长度。笔者对任职学校2020级10个班级共计421名学生进行的前测结果表明,学生对于直尺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他们知道直尺是数学学习的工具,可以用来画图、连线、测量。98.57%的学生认为直尺上的数字很重要,77.67%的学生认为直尺上的竖线很重要,仅有30.64%的学生认为直尺上的单位很重要,还有5.23%的学生关注了直尺上的非数学属性图案。以上数据表明,学生虽然对直尺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长度单位及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仍不深入。
1厘米的长度对学生而言是抽象的,分别有48.22%、30.17%、9.98%的学生认为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37.53%的学生认为橡皮的长度大约也是1厘米,还有11.40%的学生认为门的高度也是1厘米。由此可见,学生对于长度单位厘米和1厘米的长度认识并不清晰。虽然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已经使用过直尺,但他们对直尺的度量功能并不完全清晰,对于测量的操作方法也很模糊。因此,对学生量感的培育应以现实情境为背景,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去感悟。
三、充分明确教学设计内在的逻辑联系
正如史宁中教授在《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一书中提到的,“度量的基础是两点间的直线距离,要度量就必须确定度量单位,而所谓的度量就是:计算所要度量的图形包含多少个度量单位。”“厘米的认识”一课作为计量单位教学的起始课,对于帮助学生建立量感、掌握学习相关内容的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直尺是可观可感的学习工具,把“尺”作为一条贯穿全课教学的明线、把“量感”培育作为教学暗线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尺的生成,认识度量工具;尺上的长度,感知度量本质;用尺量/画长度,丰富度量经验;尺的应用,提升度量意识。其对应的学习路径为:认知冲突,激发动机--理解“为什么学”;多维体验,抓住本质--知道“学什么”;方法运用,丰富经验--解决“怎样学”;拓展延伸,灵活应用--检测“学得怎样”。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不等同于对“尺”本质的认识,“厘米”是国际通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尺”是长度计量单位1厘米的集合,度量物体长度的本质是在尺上找和指定物体同样长的部分,即数有多少个单位1厘米。
四、不断丰富教学组织实施的多样形式
文化渗透,激发动机。与传统教学相比,高质量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注重在教师主导下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采用一些刻意的激趣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外,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本身的趣味性,让学生明白数学中蕴藏着许多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解决。“厘米的认识”一课,笔者应用微视频介绍古人是如何测量的,以及世界通用的长度计量单位是如何产生的,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数学文化性的内容与教学知识互相渗透,开拓了学生的数学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
合作学习,深入探究。合作交流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已广泛应用于数学课堂学习中。在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以及量和画指定长度时,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寻求结果、展示分享,感知了度量本质,丰富了度量经验。智慧始于交流、分享,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和谐师生、生生关系,还能展示学生的才能,增强自信心。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拨动灵感,提升智慧,增强学习能力,更能为教师在学生中展开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借鉴。
多重表达,思维外显。数学思维外显表达的主要形式有:口语表达、动作表达、操作表达、作图表达、列式表达、结果表达。学生通过“找--验--比--说”这一过程建立1厘米的空间表象,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深度认识基本度量单位1厘米,体会单位量是基于体感的定量刻画,即身体对操作活动的体验而形成的经验判断。再找一找直尺上不同位置的1厘米和3厘米,体会累加量是基于数感的定量刻画可通过推理来实现。而后通过“物对尺”“尺对物”的方法分别量一量活动的物品和固定的物品,最后应用“描点连线”的方法画一画指定长度。动脑、动口、动手,多重感官协调,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数学的深度。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关注教师专业水平,关注教材资源运用,关注学生学习实际,关注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认认真真打磨每一节随堂课,才能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建设有利于师生、生生互动,使课堂始终处于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之中,丰富学生情感,完善人格;有助于更好地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引导者,加深对学生的理解,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摘编).青海教育,2014(12):4-5.
[2]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1):1-3.
[3]史宁中.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58-59.
[4]赵炯美,鲍建生.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条主线——度量[J].小学教学,2017(10下):8-12.
[5]刘晓萍.基于大概念落实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以小学度量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2021(3):22-25.
[6]崔红梅.探寻知识本原促进数学理解——认识厘米教学实践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师,2015(7):99-102.
[7]刘冲.高质量学习:“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J].四川教育,2021(11A):11-13.